菩壹德协办中外书画篆刻艺术展圆满成功

作者:菩壹德   发布日期:2016-10-22 15:55:10

金秋九月,微风送爽,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后,一跃成为国际化知名城市。这座城市因为它自身的美貌、它的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友人。杭州的内涵,不仅仅是其创新发展的经济,还有它源远流长的文化,文化让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份娴静。前不久,在西子湖畔边成功举办的三个书画篆刻艺术展,汇聚了不少中外篆刻书法名家齐聚一堂,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菩壹德实业作为此次展览的后援协赞单位,能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贡献一己之力,表示荣幸之至。


2016年09月29——2016年10月13     黄教奇书法篆刻展在西泠印社美术馆成功举办



黄教奇先生是西泠印社社员、日本篆刻家协会常务理事、日本全国篆刻展评审员,在日本静冈从事书法篆刻教育已近三十年,他擅长隶书,从曹全碑、乙瑛碑入手,又揉以张迁碑、石门颂等特色,形成己长,于古朴俊秀中富含精致灵动、含蓄圆浑的金石趣味。在静冈五个城市七个教室,培养学生近千人,为推广篆刻艺术,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弘扬西泠印社精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1974年起从韩天衡先生习书法篆刻,传统基础深厚,风格浑厚华滋,多有新貌,世有好评。韩天衡大师评之:“不囿于汉,不囿于时,合乎古法,悦于世人,所谓博采广收,自成一格”。

本次展览推出他最新创作书印作品七十余件,多采多姿,韵味悠长,一方面是对自己创作生涯的一次小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印社和师长朋友的一次创作汇报。


2016年9月30日---2016年10月9日  由西泠印社、浙江美术馆和日本篆刻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西泠四君子——丁仁、王禔、叶铭、吴隐书画篆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


1904年,丁仁(辅之)、王禔(福庵)、叶铭(品三)常相聚孤山“数峰阁”,探讨六书,研求篆刻,“慨然有感印学之将湮没也,遂始有创办印社之设想。”吴隐(石潜)身在上海,遥相呼应。因地邻西泠桥,“人以印集、社以地名”,于是取名“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志稿》载:“光绪三十年甲辰于数峰阁旁买地数弓,遂议醵资营建立印社。”丁仁、王禔、叶铭、吴隐这四位先贤就被后人誉为“创社四君子”。在他们的奔走努力之下,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印社初具规模。正是这样一片圣土的存在,印社百年基业的基础得以奠定,天下印人更是有了一个朝圣的向往。围绕这片圣土,先贤们和后来者书写了一段段感人的佳话,谱写了一曲曲动听的赞歌。


“四君子”的艺术作品在日本的篆刻学术团体中一直较为推崇,部分日本籍艺术家手中收藏有珍贵的作品,中日之间的联动和交流,互通有无,“四君子”艺术成就展得以全面呈现。此次展览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除了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特展之外,明年该展览将会输出到日本进行展出。这样的良性互动可谓是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一个典范,而印学就是其中的桥梁纽带。


本次展览是西泠印社首次举办囊括四位创始人艺术成就的大展,是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的一项盛事,也是对印社初创时期历史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回顾。展览对弘扬西泠精神、宣传印学文化、加强浙江美术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6年9月30日—2016年10月8日日本扶桑六辔书画篆刻作品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进行



从创社之初,印社虽以西泠为名,却不以地域自囿,“汇流穷源,无门户之派见;鉴今索古,开后启之先声”。这种坚守理想的文人风骨和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使得西泠印社有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正是这种辐射力和影响力,使得西泠印社自早期开始就吸引了来自日本文化人士的推崇和仰望。河井仙郎和长尾甲是印社最早的海外社员代表,二人皆与“四君子”交情深厚,对吴昌硕仰慕已久,现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时至今日,河井仙郎撰写“西泠印社记”和长尾甲书写的“印泉”石刻依旧在孤山南麓的这片圣地上得以展示。此后又有吴昌硕、日下部名鹤结友百年纪念碑树立、吴昌硕铜像捐赠、赴日西泠印社特展、小林斗盦捐赠“西泠印社中人”印章等重要事件成为中日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段佳话。


九月末,三位来自日本的西泠印社名誉社员井谷五云、真锅井蛙、小朴圃带来他们精心创作的篆刻书画作品。三人组合的“六辔会”,自1982年起每年都会在日本京都文化博物馆举办篆刻作品展,今年已是第35届。


以上三个艺术大展几乎同一时间段在西子湖畔召开,给书画篆刻爱好者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菩壹德董事长连续出席三个展览开幕式,并与各位艺术家深入交流,畅谈艺术。9月30日晚,浙江菩壹德公司在杭州龙井路花园餐厅为三个展览举办了答谢晚宴,为各位访日艺术家和西泠印社领导及社员提供了轻松愉悦的交流机会,天时地利人和,新老朋友汇聚一堂,饮酒作画,晚宴甚欢。